位置 首页 > 行业发展 > 行业动态

推动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落实落细——全国畜牧总站举办2022国家畜禽遗传改良管理与技术培训班

分类:行业动态    来源:全国畜牧总站    发布时间:2023-01-01 22:32:43   浏览次数:

  畜禽遗传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也是种业创新的物质基础。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作为国家层面发布实施的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是贯彻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一项重要任务。两年来,在农业农村部党组坚强领导下,种业管理司统筹谋划,全国畜牧总站精心组织实施,各地各有关单位全力支持配合,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相关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为及时总结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实施工作开展情况,交流经验,加强技术指导培训,12月29日,全国畜牧总站举办了2022国家畜禽遗传改良管理与技术培训班。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出席培训班并讲话。

  谢焱指出,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任务,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要求,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种业振兴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根本遵循。

  谢焱全面总结了种业振兴行动开展的重大工作与进展,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并对下一步重点任务提出了要求。

  谢焱强调,农业强,种业必须强。要准确把握种业振兴在“三农”工作全局中的方向定位。根据中央出台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要求,按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目标任务,以及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的总体安排,扎实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种业支撑。

  时建忠深入介绍了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实施工作开展情况、进展与成效,客观分析了当前我国畜禽遗传改良工作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一是遗传改良计划任务落地还不够扎实,部分核心场育种方案和目标不明确,有的还没有制定育种方案,品种登记、性能测定、遗传评估总体规模小。二是育种机制尚不健全、场间关联率低,联合育种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三是遗传改良技术手段还有待提升,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装备不够普及,性能测定数据准确性有待提高。四是改良计划实施在品种间、区域间进展不平衡,生物安全防控意识还不够强。

  针对近期全面落实落细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重点工作,时建忠作出了安排、提出了要求。一是全面、深入落实落细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核心任务,更加突出以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为总目标。要扎实做好品种登记、性能测定等基础工作,持续升级育种体系;要从资金、设施设备、土地等多方面夯实种源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核心种源主要生产性能指标提升;要强化育种科技创新,确保占生产主导地位的核心种源自主可控。二是规范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管理与遴选工作。部省联动,齐心协力,强化审核把关和监督管理,实施好种畜禽性能测定项目,共同做好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管理工作。三是加强技术指导,督促国家核心育种场目标任务按期完成。充分发挥联系专家作用,结合各场实际,协助制定各场五年育种(繁育)方案,“一对一”解决核心场存在的技术问题,加快提升各场育种工作能力和水平。四是抓好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疫病净化。加强对疫病净化工作的领导,督促各场主动开展特定疫病净化相关工作,从源头上提高种畜禽卫生健康水平。

  培训班上,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种业指导处负责同志介绍了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管理办法主要内容以及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良种扩繁推广基地和种公猪站申报与审核的相关事项。来自广东、四川、山东和河南的代表交流了各省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实施开展的主要工作、具体做法、取得的成效与典型经验。他们根据目前各自省内的具体情况,介绍了加强顶层规划设计,积极出台规划性文件,完善种业扶持政策和探索种业投入保障机制,不断提升育种基础性工作、畜禽新品种培育和种业企业竞争力,同时努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突破性品种,确保畜禽核心种源自主可控,助力种业强省建设。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剑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雅春、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李俊雅、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侯卓成分别就猪、奶牛、肉牛、水禽遗传改良目标任务与选种选配、数据报送等主要育种技术和取得的遗传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授课,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汉春针对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动物疫病净化与防控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讲座。

  培训班通过网络视频直播的形式在线举办,来自各省级畜禽种业(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各省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及各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良种扩繁推广基地、种公畜站的管理与技术负责人等参加培训,部分单位设置了参加培训活动会议室,在线观众数量超过3000人(设备)。